|
点击"创新节能中心"关注我们
为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2017年度社会发展领域项目指南。
一、征集范围专题一、超大城市区域公共安全
方向1、港口区域危险品安全应急保障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港口区域危货箱储运安全监控技术体系,形成港口危险化学品快速检测和应急处置系统并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危货箱储运全程风险智能识别技术;危化品快速鉴定和应急处置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消防物联网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目标:在典型区域开展消防物联网示范,提高城市火灾物防、技防水平和管控、救援能力。
研究内容:消防基础设施智能感知、远程监控和智能巡检技术;消防智能疏散救援技术及装备。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区域既有建筑群玻璃幕墙和外墙安全管理技术研究及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区域既有建筑群玻璃幕墙和外墙监控、评估与修复等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并开展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智能检测测试技术,安全健康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和评估技术,快速修补加固和更换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二、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方向1、燃料电池车辆运行保障技术和公交客车研发
研究目标:围绕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要求,建成燃料电池汽车数据采集和分析管理平台;开发电堆耐久性不低于5000小时的燃料电池城市公交客车。
研究内容:多类型燃料电池车运营保障技术;功率平衡式燃料电池城市公交客车研发。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70MPa燃料电池汽车加氢站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为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示范运行的70MPa加氢站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70MPa加氢站设计与集成技术;加氢机快速加注控制技术;加氢站数据采集及远程监控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测试技术
研究目标:为建成具备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检测评价能力的认证服务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内容:整车运行环境适应性及可靠性评估技术;无人驾驶测试技术;车载供氢循环测试技术;燃料电池在线监测诊断及寿命快速评价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三、绿色能源与智慧能源网
方向1、微型燃气轮机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开发国际领先的微型燃气轮机技术,实现100kW微燃机发电效率不低于27%。
研究内容:同轴高速启动发电一体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空气轴承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新能源检测能力提升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形成太阳电池国际认可的标定测试服务能力;实现2兆瓦大功率机组可靠性仿真认证,为大型风电机组并网仿真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双面发电太阳电池标定技术,标准电池制备和保护技术;风电机组检测及模拟仿真应用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新建百万千瓦燃煤机组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围绕国家节能减排战略,对自主知识产权的燃煤电厂节能关键技术进行二次研发,为新建百万千瓦级燃煤火电机组供电煤耗达到264g/kWh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主机低背压综合优化技术、基于超低背压的机组回流、变频节能环保运行关键技术集成。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4、智慧能源网关键技术及示范
研究目标:融合能源和信息化技术,开展典型区域智慧能源网应用,推进区域多能互补的一体化供能与用能侧需求响应技术发展。
研究内容:多能互补新型能源系统智能化技术;能源系统实时智慧调适技术;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大电网协同技术。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四、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科技应用示范
方向1、生态保育和绿色发展
研究目标:建立崇明岛适生植物资源库,支撑海上花岛建设的景观与生态协同融合发展;实现湿地生态修复与保育调控优化应用典范;提出复垦土壤分级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并示范;完成基于分布式技术的零碳小镇生态应用技术集成示范。
研究内容:适生景观物种筛选繁育技术;崇明东滩修复湿地生态调控关键技术;污染场地土地复垦水土协同修复技术;零碳小镇综合生态技术集成与示范。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五、环境污染防治能力提升
方向1、土壤污染防控机理研究
研究目标:掌握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形成机制,绘制土壤质量数字地图,建立水土协同的安全利用评价体系。
研究内容:开展土壤及地下水调查监测、环境基准和容量、污染迁移转化及生态效应、健康风险评价技术研究。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建筑垃圾循环利用技术体系并在园区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移动式分拣分离技术和装备;一体化智能制备建材生产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城市水源水系网络化管理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全市河网水系水环境监控及管理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污水总管连通和调控;形成多水源连通互补的供水系统;构建与河网连接水体生态系统质量评估与生态功能提升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河网水环境全网络实时监测评估技术;排水全网调控技术;多水源连通与智能调度技术;与河网连接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4、绿色港口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为支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履行国际压载水公约,推动港口绿色低碳化转型,形成系统化港口绿色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绿色港口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港口装备清洁化技术,大功率船舶岸基供电系统关键技术,船舶气态污染物快速监测技术,船舶压载水快速处置技术及应急处理装备。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六、韧性城市与智能化建造
方向1、韧性城市规划技术
研究目标:形成韧性城市规划发展技术体系,为上海2040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研究内容:韧性城市的基本内涵、韧性城市防灾机理与模型建立方法、城市地下应急避难体系、韧性城市区域评价体系。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建筑建造智能化与传统建筑保护
研究目标:推动先进绿色建造技术发展,完善我市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体系并形成工程示范;针对传承城市文脉老旧建筑保留保护和居住功能提升制定技术导则并开展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建筑建造智能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施工现场预制装配式高效建造技术;基于BIM的现代医疗设施数字化建设运营技术;传承城市文脉老旧建筑修复与保护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重大设施高精度稳定保障技术
研究目标:形成重大科学设施建运一体化技术规范,确保安全高效、长寿命使用;建立中心城区复杂环境地铁车站施工非开挖工法技术体系并示范。
研究内容:重大科学设施建设与运维精准控制技术;新建地铁车站非开挖施工技术和装备。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七、超大城市综合交通发展
方向1、大型国际交通枢纽复杂交通智能调控技术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成面向多层面交通智慧出行与协同调度的服务系统并开展应用示范,有效提高大型国际交通枢纽交通综合服务能力。
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的交通出行与城市脉动协同运行关键技术,多类型交通智能调控技术,交通出行链信息智慧生成与定向推送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交通基础设施快速修复与防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预警防护系统和实时监测管理平台,保障城市快速路网和航运畅通。
研究内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检测、预警及处置技术;城市快速路网快速诊断修复技术;大型桥梁航行防护技术研究与示范。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交通智能化应用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构建电子车牌智能交通应用体系并在城市交通管理、拥堵治理中应用示范;形成市域范围内轨交全方位智能管控和运维管理系统并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基于汽车电子标识智能交通信息采集应用与大数据仿真系统;轨道交通网络化智能监控、调度和运维管理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专题八、海洋监测与装备开发
方向1、深海钻采系统装备认证和评价体系建设
研究目标:为制定国际认可的深海钻采系统装备制造、测试、作业的认证和评价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研究内容:研究深海水下采油树、水下控制系统、水下管汇等深海钻采系统装备制造、测试、作业的认证和评价体系。
执行期限:2020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2、2000吨海洋风电安装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掌握2000吨海上风电机组安装平台总体设计技术,开发核心配套件为平台建造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安装平台总体设计和船体结构优化,升降系统、大型起重机及新型抱桩器等核心设备研发。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3、万吨级船舶气层减阻技术应用研究
研究目标:实现气体润滑减阻船舶节能技术万吨级实船工程改造,综合节能12%以上。
研究内容:气体润滑减阻、新型节能耦合推进、气层减阻自适应控制等工程化应用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方向4、新形势下河口海岸环境监测保护关键技术
研究目标:建立长江口和杭州湾高精度水沙运动与地貌演变模型系统,提升河口海岸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为河口海岸地区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长江口和杭州湾流域泥沙锐减的动力场响应机制与变化趋势研究;基于激光雷达的潮间带测绘关键技术;复杂海域海洋环境无人艇监测关键技术。
执行期限: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
二、申报要求1、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独立法人单位,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
2、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
3、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不含涉密内容;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
三、申报者权利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须在提交项目建议书等书面材料的同时,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每个项目申请回避的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不予采纳。
上海市节能工程技术协会是经上海市民政局、社团管理局批准,依法成立的节能领域专业性社会团体法人。协会团结从事节能减排相关工程、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科研的机构和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促进节能减排事业的持续发展,发挥桥梁、纽带和服务作用。积极推进上海市节能减排的科技资源与产业研究相结合,促进节能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为目标,分享节能领域实践经验和先进节能技术及产品,对节能技术和标准的革新、发展趋势进行讨论,并做出权威解读,为节能减排相关企业提供市场渠道、技术创新、政策辅导、人才培养、融资上市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加速企业创新发展。重点开展会员企业的“节能工程技术”等级评价工作和长三角紧缺人才“节能工程师”及”“能源经理人”的岗位资格培训工作。
联系电话:021-51089884
邮 箱:mkt@365jn.cn
想了解更多?
那就赶紧来关注我们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精彩回顾
01【会员动态】携手海尔“智慧节能,引领共赢”
02【企业调研】2017光伏企业考察调研—走进海润光伏
03【协会新闻】节能金钥匙私董会在昆仑新奥成功举办
04上海市地方标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服务规范》宣贯工作全面启动
05【重点聚焦】DB31/T1034-2017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服务规范,自2017年5月1日起实施062017第九届上海节能产业年会圆满落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