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查看: 5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校基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4大建设项目全解析!

[复制链接]

111

主题

146

帖子

6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10:3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唯一的全国高校基建微信平台,欢迎分享、推荐给高校基建处的同志们!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二期工程的基地位于松江区龙腾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区内,分为2个标段,包括“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及附属建筑、第二图文信心中心”(标段1)和“第二食堂及后勤楼、研究生公寓”(标段2),总建筑面积105300平方米。


项目背景
松江校区 | 规划总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在原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学院分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一所工程技术、经济管理和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自1978 年10 月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发展壮大。1991 年学校通过国家教委教学合格评估鉴定,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体,兼有经济管理、艺术设计多学科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


松江校区地理位置

       校园规划留有可持续发展的预留用地。考虑校园建筑分期建设的可实施性及大学发展的灵活性等因素,规划一套具有弹性的发展模式,使校园建筑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生长的自然结构。于是有了本期建设内容:1. 现代交通工程中心 2. 第二图文信息中心 3. 第二食堂及后勤综合楼 4. 研究生公寓。

二期规划区域图

现代交通工程中心
建筑面积 | 地上46530㎡,地下10000㎡
       建筑形体设计策略:从现有校园结构与肌理出发,将用地与环境要素的限制性条件转变为设计构思与方案演化的内在逻辑。

一、初步构思
       沿用地周边满铺基地布置,三个学院首尾相连,并围合出中间的绿地庭院。对中间的庭院重新进行划分,形成三个独立内院,满足各个学院楼单独使用,独立空间的需求。

       但是这样会带来以下问题:1. 满铺布置使校园北入口轴线空间单调,且易形成压迫感;2. 各个学院的主入口分散布置,既与校园主要人流来向不符,又与“资源共享、学科交流”的设计理念相违背。


初步构思

二、设计策略
       延续校园设计广场、庭院之传统,在基地一侧楔入一个面积约为1800 平方米的三角形广场。同时北侧的电子电气工程实验楼被拔高,进深加大,形成校园北入口的标志性建筑。

       将限制性条件转变为设计构思与方案演化的内在逻辑,通过入口广场、室内中庭、绿化庭院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展开与环境的互动。增强了建筑的开放性和吸引力,使建筑呈现的通透感为校园的周边环境注入生命力与活力。


方案演化

三、效果展示
       建筑采用集群的方式进行整合,强调整体性和连续性。通过入口广场、绿化庭院、连续性雨棚的设计使其更好的融入场地环境、融入校园环境。

鸟瞰日景

       通过色彩、材质等与一期实训楼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又以建筑形态的高低错落、立面开窗的细节变化形成独特的、连贯而柔和的建筑界面。

东侧透视图

       南侧界面采用浅色仿石涂料及大比例的开窗,以使建筑临水界面获取最大的阳光和景观,相应的在南侧布置科研办公用房、教学用房等功能。

南侧透视图

北侧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拔高至十层,凸显建筑标志性。

学术交流共享大厅室内模型

第二图文信息中心
建筑面积 | 5800㎡
       建筑形体设计策略:以”他山之石“为寓意,在形象与材质上与老图书馆的”书山“呼应,一起形成沉稳典雅的校园人文核心。

       第二图文信息中心继承了图书馆厚重的实体感,通过倒角减小建筑对基地的压迫,立面米色石材与老图书馆相呼应,入口局部红色穿孔铝板与交通中心在颜色上相协调。

山石相应 |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形体生成示意图

       图文信息中心在南端退让出公共活动的广场,通过可休息的台阶引导到沿河的观景平台,建筑底层以生态绿化的沿河草坡与场地融合为一体,“工”字型的开缝使“石头”悬浮于草坡之上。

西南侧日景图

       建筑在入口中庭与公共展区的位置开缝,与档案馆实体不需要大面积采光的部分形成鲜明的虚实对比,加强了石头的厚重感,并与老图书馆的体量相协调。主入口借鉴老图书馆的M型图案元素,强调文脉的延续性、入口的庄严感与艺术感。

入口透视图

第二食堂及后勤综合楼
建筑面积 | 14500㎡
      
生活区鸟瞰图

       食堂是校园中功能性较强的建筑,设计时应首先解决功能问题,如下图所示,如何处理好餐厅、厨房及后勤综合用房这三个功能成为该建筑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第二食堂及后勤综合楼功能布置及体量

       根据功能、面积与体量的关系,归纳出下图两种组合方式,分别为叠加式方案和分离式方案。

叠加式和分离式的比较分析

       依据形态、流线和餐厅布置的三个原则,对方案进行的比选,既要满足校园文脉,又符合现代建筑风格,同时还要满足功能需求,因此综合评价,选择分离式方案为深化方案。

       最终方案采用食堂与后勤综合用房相分离的布局形式,各功能区相互独立互不交叉;空间上形成多层次的平台与院落,通过悬挑、大台阶等手法,彰显层叠雕塑感的建筑形象。建筑形体舒展,细节丰富,造价可控,并充分考虑到滨水景观,强化了与周边环境的互动关系,塑造成吸引师生欢聚交流的场所。

东南角透视图
东北角透视图

研究生公寓
建筑面积 | 地上20500㎡,地下3800㎡
       研究生院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治学窗口,不仅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更强调交流与创新。设计愿景:更多元的交流空间、更舒适的休息空间、更整洁的卫浴空间、更生态的景观环境。

高校公寓现状及愿景

1#楼 标准层平面图

单元示意图

单元平面图

公寓北面透视图

公寓南面透视图

内容来源:同济设计TJAD
编辑整理:高校基建
转载请注明
高校基建ID:CCEI-UIC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经济分会
《建筑经济》杂志社
联合主办首个面向“全国高校基建管理者”的服务
平台,了解高校基建发展趋势、政策前沿、建设管理技术和方法的微门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